当前位置: 主页 > 市场·分析 > 收藏 >

民国会计师汪统:海派印章收藏第一人



时间:2016-03-26 19:44来源: 点击:0

  篆刻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艺术。始于先秦,继及两汉,尤其明清以来,随着各类印石的大量运用,文人篆刻蔚然成风,名家辈出,流派纷呈,于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美,堪称中华艺术的璀璨瑰宝。

  近世以来,印石收藏名家不乏其人,而汪统先生可谓是印石收藏领域之翘楚,被誉为“海派印章收藏第一人”。尤为难得的是,汪统虽收入有限,属工薪藏家,但时机把握得好,常年积累,以滴水穿石之功成为一代收藏大家,堪为海派藏界一绝。

  汪统(1916-2011),出生于上海嘉定,毕业于上海著名教会学校——上海圣约翰大学,自署“忒翁”,因其属龙,故别称“潜龙”,其祖籍嘉定老宅堂名“春晖堂”,为沪上闻名的印石收藏家和书法家,收藏了明清以来篆刻印章200多方以及一批无款珍贵名石,包括田黄石、鸡血石、寿山石、青田石等名石极品。汪氏收藏富甲一方,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属大观,在海内外收藏界有很大影响,篆刻名家朱复戡还曾专为他治印逾百。

  不拘一格藏印章

  汪统本业为一名会计师,然而他对中国文字独特的美感和结字推崇备至,因此醉心书法,尤以小楷清峻挺秀为最。汪统认为,研考中国传统文化,一定要接触中国文字的演变,而印章在这方面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虽然印章的流传不及书籍那样丰富,但从收藏角度来看,却有其独到之处,因为从印章中可以看到不少有关传统文化的记载,以及不同的表现手法,用以补充书籍的不足,而这也正是他偏爱收藏印石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  事实上,汪统最初开始走上印石收藏之路,是源于对印章的实际使用需求。汪统曾表示,他爱好写字、作诗,在作品上总要盖上私章,对于不同的作品,往往要钤姓名、别署等大小、形制不一的印,有时还要用上起首章、压脚章以及各种闲章等,而这就需要购买各类石章请篆刻家治印以备用。

  在收藏印章之初,汪统并没有专门针对“田黄”“鸡血”“寿山”“青田”等名贵品种而收藏,更多的还是讲求实用,尽量选拣一些比较合适自己的印石,其中有未刻过的,也有很多已有刻面的,有些品相好的、手感也好的便留着不舍得用掉。汪统曾自述,他起先对于石质的分类是不懂的,一方印石,觉得捏在手上舒服、颜色可爱就买下来;而有些旧印石的刻面刻得不错,印文的内容也是自己能用上的,就保留下来自己使用;还有一些刻面不中意的,就把它磨掉,另外请人刻制。正因为这样不拘一格地购买印石,造就了他所收藏的石种品类特别多样丰富,并且时代跨度非常大,从明清时期的名家治印到现当代的各类名贵石品,可谓无所不备。

  在汪统的印石收藏中,有一方篆刻大家陈巨来为汪氏所刻的艾叶绿石印章,堪称印石中之珍罕极品,也是汪统生前最珍爱的印章之一。艾叶绿石色青翠、质灵秀,石质用手摸之,细如婴肤,有一种石中分泌油脂的温润细腻感觉,其纹理在强光之下呈半通透状,由于石头受水冲荡滚动而成的裂痕又经过千万年的水中氧化,而出现红格,如雨后彩虹,异常美丽。肌体之中含银色金属沙点如夜空繁星闪烁,甚是动人。印章的石质颜色,绿中含黄,黄中带绿,绝妙至极。“艾叶绿”历来为石中名贵上品,与“田黄”“白芙蓉”并称为“寿山石三宝”,产量极少,无脉可寻,可遇而不可求。也正因为此,艾叶绿石被明清文人推崇为“石中之首”,直至清中期以后,其地位才逐渐被“田黄”所取代。

  尽管在汪统的印石收藏中,“田黄”“寿山”“昌化”“青田”等都是他十分喜爱的石种,但他认为,收藏印石不能简单地从价值上去考虑,多品种的印石收藏更值得赏玩。对于寿山石的选择与赏玩,汪统认为,寿山石品类繁多,质地细腻、温润、凝结,与众不同,容易受人喜爱,他在选择时会非常注意印石手感、色泽及品相,如果有格、筋、砂、钉等瘢点便不可取。此外,对于判别一方供人把玩的印石的优劣,包浆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。“新的印石没有包浆,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单薄;而好的包浆是经人把玩了很多年才逐渐形成的,气韵充足。每一方老印石因为它的传承经历不同,或许束之高阁、小心翼翼地秘藏,或许漂泊零落、在街角陋肆间辗转。每当我把它们捏在手里,细细品味它们或光亮或坎坷的皮壳,就好像也体会到了这方老印石的百年身世。”汪统曾自述道。

  金石有缘翰墨知音

  因为收藏印石,汪统结交了很多金石篆刻和书画界的朋友。许多篆刻名家都曾为汪统治印,其中就包括王福厂、唐醉石、邓散木、朱复戡、来楚生、陈巨来、钱君匋、徐三庚、高式熊等。

  据汪统生前讲述,他与陈巨来是通过同乡顾福佑介绍认识的。“陈巨来那里我去的次数比较多,他曾经介绍我买过一部《十钟山房印谱》。别人常说陈巨来脾气不太好,老是批评别人,结下了不少冤家,也因此吃了很多苦头。其实,我与陈巨来相熟之后,觉得他还是很好相处的,我与他在一起总是谈论印石。他给我刻过不少私章,其中一方,印面为‘汪统私印宜身至前迫事无间愿君自发封完之印’,他说,这种印文只为人刻过一方。”汪统曾自述道。

  汪统与邓散木的相识、相交则比较早,汪统最早的一批自用印大多是邓散木为他所刻。在嘉定金沙塔(又名法华塔)修建后的地宫中,有汪统捐赠的镇塔纪念品,即是邓散木为汪氏刻的私章一对。

  而篆刻名家朱复戡(字百行)历时一年多为汪统治印百余方更是堪称中国印坛一段佳话。据汪统生前讲述,上世纪40年代末,有一天,他买到了一幅齐白石画红梅的扇面,扇面背面是空白的,于是他的一位同学便邀请朱复戡为扇面题字。“复戡的作品,当年用‘百行’两字的比较多,写好后,我一看是用石鼓文的字体题写的,十分满意。同学说百行的篆刻比书法更负盛名,而彼时,我正在请沪上各篆刻名家为我刻私章,就由这位同学介绍到朱复戡住处去请他奏刀。几天后取到两方对印,其布局和刀工的独到之处令我钦佩之至。于是,陆续地请百行刻各式备用私章,前后累积有一百多方,内容多为名号、堂号、别号等自用印,以及一些我喜欢的诗句。”汪统曾自述道。

  之后,汪统决定将这百余方印章钤拓成册,编为印谱,留作纪念。于是,便委托宣和印社于1951年春3月出版了《为疁城汪氏刻百钮专集》,而这本百钮专集也成为朱复戡为数不多的重要印谱之一。值得一提的是,书画名家马公愚对朱复戡的治印赞誉有加,还特意为此百钮专集撰写序文,对朱复戡的治印和艺品推崇备至。

  汪统先生将毕生心血全部投入在了印石收藏上,其生平对收藏的每一方印石都不离不弃,深有感情,常有人来重金相求亦不能得。今年适逢汪统诞辰一百周年,在汪统家属的支持下,近日,由海上印社主办了“纪念汪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——汪氏藏印展”,将汪氏旧藏的印章珍品呈献出来供业界欣赏,并特别出版了钤印本《疁城汪氏春晖堂藏印选》,收录了汪统所藏50多位金石篆刻名家的120余方印章。(来源:上海证券报  编辑:袁小龙)


(责任编辑:王洁)